可按此圖片放大,簡單看一下關於集集的地形地勢。 這從剛就讀研究所閱讀「集集鎮誌」之後,就一直抱持著疑惑至今,在集集鎮誌中並未放入「林爽文經過集集」相關的史料,而在集集則聽說過林爽文在集集大戰了一場,那些屍骨都埋葬在集集的大眾爺祠中,可這些都並未在【集集鎮誌】中看見。 而抱持這樣的疑惑,我開始接觸了林爽文。 幾乎所有的相關史料都提及「林爽文來過集集」的痕跡,比如說乾隆皇帝的「銅版畫-乾隆得勝圖」中的「平定台灣戰圖」中「集集埔之戰」,這可以從這個日本的網站中看見(抱歉了,在網路上只看見這個,可是之前都還是可以找到在「集集埔之戰」的這一個銅板畫的電子檔案),其實細細對照銅版畫與今日的集集地勢,可以發現這一幅銅版畫其實與集集的地勢還挺相像的,唯一不搭嘎的大概是人物的比例好像有點畫得太大了些。 而集集的地勢,三面環山,一面依著濁水溪,而濁水溪經過了內觸口出去沿著雲林出海,集集這樣的地勢儼然如一個山城,是相當有趣的山勢,但也因為這樣的地勢,後來的戴潮春之亂也在集集有一個大戰。 然集集這樣的一個戰場,戰過之後的遁逃也讓追趕的人難以追擊,集集往北的山是通往中寮往北邊去,往南則通往鹿谷,往東則可以越過中央山脈通往花蓮,而山與山之間的相連,更讓這一場追擊更多添了困難度。 而今日集集的綠色隧道通往集集的市區的路上,有一個有應公廟,在早期由北部進入集集的路線是沿著濁水溪經過綠色隧道進入集集,在集集草嶺這個地方(也就是今日有應公廟宇的附近)實為原住民常出現並出草的地方;而從西邊進入集集,從竹山來需跨越過洶湧的濁水溪,跨越之後就是集集鎮上最早開發的地方林尾,此一地方吳光亮將軍立了一個大石「開闢洪荒」,而在往市區走著通民宿那一條路上也有一間廟宇祭祀無主的靈魂,此地方為越過草嶺後的地方,也是靠近濁水溪的區域,這個地方是否為早期林爽文架立木柵與福康安開始打仗的地方?且此小廟也離大眾爺祠相當的靠近呀。 而就路線來說,雖然在乾隆四十七年時,集集已經開墾,並且有今日的集集老街(那時是南投縣內四條老街的其中一條),但其實它位處於土牛縣內,並非如同今日般可以到處自由自在地想往哪裡去就去,那時越過土牛線在清朝是不被允許的,因為線外已經是原住民的國家、土地,那時的原住民使用的幣制、文化都與清朝漢人們的都不同,原住民使用的是西班牙龍銀呢。 而集集的開墾路線可以一直從竹山越過濁水溪後進入集集,走過水沙連古道可以一路到魚池、日月潭、埔里,這一條路線就被原住民出草的機率與北水沙連古道相較之下是比較低的。 文獻中提了許多次林爽文在鹿谷小半天、中寮鄉的爽文村、經過埔里、草屯,這些地方都在集集的周遭,林爽文經過集集或許還在集集與福康安大戰一場的機率是相當高的,但在集集的史料中沒被提及,是否有什麼不被我們看見的事件在另外一個地方等我們去探險了解呢?
0 評論
發表回覆。 |
|